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

續・以瑜伽行者為目標(2-1)

撰文者:Sananda
文章來源為MYM New York網站
© Mahayogi Yoga Mission保留一切權利

實現真實的瑜伽之道

Shri Mahayogi總是說「真實是單純的。」
相對於單純,什麼是複雜的呢? 肯定就是心智,心智是非常複雜的。
以下是《瑜伽經》裡,兩句非常重要的教導。
在這兩句經文裡,我們發現更多教導的深意:

   瑜伽是心智活動滅止。

   如此,觀者安住於那純粹的狀態中。

我們可以理解,「心智活動」指的是
各種像理解、錯覺、推測、睡眠或記憶的心理功能,
而且,當這種複雜的活動被控制住並停止,真實(觀者)於是被實現。
知識也是心智的活動,因此不可能僅僅經由知識了悟真理。
所以,我想要探究能超越心智活動、實現真實的瑜伽之道。

我的看法是:瑜伽包含了最簡潔和完整的哲學體系。
普世真理的教誨,由數論(Sankya)和吠檀多(Vedanta)哲學體系所組織而成的,
是能永久適用於當前的思維模式。
瑜伽哲學的教誨,以古代的聖人(Rishis),或先賢的開悟為根基,
其實都是活生生的,活力十足的真理。
我親身受到這些教導吸引,經由哲學的探討和徹底不間斷的邏輯推理,試著去了解它們。
舉例來說,當我第一次接觸到「真理永恆不朽」這個教導,我以下面的方式來推理:
「這身體終將死去,地球也會有滅亡的一天。
 宇宙在一個劫數(Kalpa,指一段極長的時間)後也會滅亡。因此,這些都不是真理。」
       ↓
「這個心智的痛苦或憂慮,喜悅或快樂,也都是片刻的,因此它們也不是真理。」
       ↓
「於是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不是真理。」
       ↓
「心智雖然這樣思考著,但因為心智本即無常,亦非真理,
 心智所思考出的想法也就不是真理」
       ↓
「這麼一來,永恆不滅的真理是什麼呢?」

用這種方式,我試著從頭到尾地探究這世界與心智的本質。
然而,正如《瑜伽經》在本文開頭所提到的,
最終心智所能掌握住的,一切都是無常的存在,那些都不是真理。
於是,我推測這種形式的探究,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放棄心智活動本身。
Shri Mahayogi 說:
持續探問,直到理性所能到達的最極限,而後即可臣服於那不可言說的所在。

雖然探尋的結果也能抑制心智活動,
但是有一個方法,可以更科學性地抑止心智活動而實現真理。
Shri Mahayogi教導說「心智活動的起因是自我意識(ego-consciousness)」,
如果消除了自我意識,心智裡多餘的判斷也會消失,
接著心智平靜了,我們就能夠體現真理。

根據《瑜伽經》,修煉而不執著對於澆熄自我意識是不可或缺的,
在剛開始時,還有可以透過控制和訓練呼吸來得到平靜的方法,
這是一個相對容易對付的差事,因為透過練習體位法與呼吸法,是有可能駕馭心智的。
這些練習可以產生非常大的效果,心智的混亂會迅速地平靜下來。
接著,藉由冥想來練習心智的控制。
在冥想中,使心智完全地專注在單一對象,將心智的活動收攝為一。

我們無法輕易地集中心智在一個點上,
因為深藏內心之中的印象會導致心智的注意力分散,在冥想中干擾專注力。
這些印象,是日常生活裡痛苦和快樂的經驗深印入腦海裡的結果,
特別是,利己的行為和想法會製造出更為深刻的印象,
因此一個人平常生活裡的行為、語言和想法變得更加重要。
若不去控制思想和行為,就很難在冥想中保持專注。

「不執著」,就是斷離掉根植於自我意識而產生的自我欲求。
為了落實修煉,不執著是必要的,而為了實現不執著,修煉是不可或缺的。
在瑜伽裡我們經由控制呼吸、心智與行為來達到專注,然後使我們的心智安靜下來。
心智的全然靜止,就是沒有自我意識;反過來說,只要還有自我意識,心智就無法靜止。
更明確地說:只要自我意識存在,就不可能實現真理。
根據我的經驗,真的就是這麼單純又簡單明瞭。

那麼,僅藉由上述哲學性的、心理學上的方法,就能消除自我意識而到達真理嗎?
這些練習有一個關鍵因素:
如果你是以哲學探究來追求真理,仰賴的是你有多少的熱情;
而如果你是透過冥想的方式,,就端視你能多專注於冥想對象上。
也就是說,擁有將心智集中於ㄧ點上的動力是必要的。

(待續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