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

勝王瑜伽:對外持戒(yamā)及對內精進(niyamā)

2015年 臺北  真理問答場景
撰文者:Endo(Mirabai)

文章來源為 MYM New York網站
© Mahayogi Yoga Misson 保留一切權利

瑜伽等同於體位法嗎?


每個人開始學習瑜伽的目的不盡相同,對我而言,開始參加Mahayogi Mission的體位法及冥想課程,是因為想擺脫心裡的煩惱。那時我完全不了解瑜伽,但記得第一次練體位法時,身體和心變得輕盈了,當下馬上感受到瑜伽的厲害之處。但說到瑜伽的教導—「實現瑜伽」時,這真是艱澀難懂啊。

曾經有段時間因身體的狀況無法練體位法,之後我又開始規律地練習,那時的我認為練瑜伽只意味著練體位法,因此,當天有練體位法等同於當天有練瑜伽,但同時我也開始懷疑:「如果不能練體位法,是否意味著我不能練瑜伽?」這樣的想法似乎遺漏了什麼重點。


勝王瑜伽的八支行法


在建立起每天的體位法練習,並多次在真理問答(satsangha)上聆聽Shri Mahayogi的教導之後,我逐漸能夠掌握那些對我來說曾經難以捉摸的真理教導。最關鍵的因素是規律地練體位法及冥想。透過練習,我的心逐漸安靜下來,這讓我能夠謙虛地聆聽教導。突然間我發現心中的煩惱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,對真理的嚮往開始在心裡萌芽。

體位法的練習是勝王瑜伽的一部分,勝王瑜伽,或譯作「王者瑜伽」,是古典瑜伽。據說佛陀也透過這條路徑到達開悟。勝王瑜伽是一條以科學的方式分析心智、控制心智、消除心智,而實現真理的路徑。體位法不是目的,而是到達開悟(三摩地)的前置作業之一。勝王瑜伽的八支行法(或步驟)為:


1. 對外持戒(yamā)

2. 對內精進(niyamā)  

3. 體位法(坐姿,āsana)

4. 生命能控制法(呼吸控制,prāṇāyāma)

5. 感官收攝(感官控制,pratyāhāra)

6. 專注(dhāraṇā)

7. 冥想(dhyāna)

8. 三摩地(超意識狀態,samādhi)


在學習瑜伽初期,我把重點放在練習體位法的紀律上。現在回想起來,我早該知道「正確理解瑜伽全貌」的重要性,才能即時走上瑜伽之路。


對外持戒(yamā)及對內精進(niyamā)


對外持戒(yamā)是對他人的行為,也是邁向讓心完全靜止的第一步;對內精進(niyamā),是對自己的行為,在學習過程中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。


在熟悉體位法的練習後,Shri Mahayogi曾多次對我說,我應該要理解、鍛鍊並掌握八支行法。對於瑜伽的目的及八支行法我有知識上的了解,也知道它們的重要性,實際上對我而言,它們與瑜伽並沒有關聯性。


接著,以下Shri Mahayogi的教導引起了我的注意:


萬物的本質都是珍貴的、是一體的。因此,任何人無法傷害他者。


當重複地閱讀這段教導後,我開始意識到那遺漏的重點是什麼了,就是「正確地看待真理」。如果萬物是一體的,那麼便沒有加害者及受害者的角色存在,這是真理,是整體在行動。一旦我明白了這一點,便能夠聯結起來以前所不理解的八支行法(包含了它的意義、原因以及練習的必要性),欣然接受它並視為「唯一能依循的真理」。重要的是,必須先學習真理,然後再教導自己的心。能正確地看待真理之後,接著必須依循勝王瑜伽八支行法的步驟,一開始提到的步驟便是對外持戒及對內精進。


對外持戒(yamā):與他人有關的行為。

(1) 不殺生(非暴力,ahiṃsā):不傷害任何生命;是對外持戒中最重要的。

(2) 誠實(satya):只說實話 ;真誠並且不對他人說謊。

(3) 不偷竊(asteya):不偷取他人之物。

(4) 禁慾(brahmacarya):純潔。

(5) 不貪(aparigraha):不獲取一個人最低需求以外之物;不接受他人的禮物。


對內精進(niyamā):自我修煉,使行為、語言和思想皆遵守紀律。

(1)  清淨(śauca):保持身體和心的潔淨。

(2)  知足(santoṣa):辨別和認識生活所需的最低要求。

(3)  苦行(tapas):克服所有生理和心理的二元性。

(4)  學習聖典(svādhyāya):加深對真理的理解。

(5)  個人對神的純粹奉獻(iśvarapraṇidhāna ):對神的純粹信仰。


誠實(satya)


對外持戒中的satya被譯為「誠實」,意思是「要真誠」並隱含著「誠實地面對自己」的意涵。當我詢問Shri Mahayogi這是什麼意思?他的回答非常清楚、令人印象深刻,因此,以下讓我以簡明扼要的方式與各位分享:


對外持戒中的「誠實」意為:從行為的初始就以他人的存在作為考量。顯然地,由身體和言語表達出來的行為必須誠實,對他人的體貼和良善也是必要的。所以,首先,你必須要有這些觀念,然後按照真理去思考並善待他人,不偽裝自己,要真誠。很多時候心中的想法、說出來的話語和展現出來的行動是相互矛盾、毫無道理可言。心智有一種慣性,會下意識地重複同樣的行為模式,好似理所當然。


為了讓你的想法、話語和行動互相一致,鍛鍊自己是必要的。其中一個方法是誠實地面對自己,單純地表達自己,並且專注在特定的行動上。然而,心智有好的或不好的思想,如果你有不好的思想出現了,勿將它們付諸於行動,在這樣的情況下,要鍛鍊自己轉化思想。


你可能會說:「如果有一個不好的思想出現了,但我沒有把它付諸於行動,這是對自己的不誠實。但我也不應該將之付諸於行動,因為這不是好的,我不應該有這種想法,另外一種想法才是正確的,我應該要用另一種想法去行動。」


你必須鍛鍊自己以便養成立即調整和轉化思想、表達自己和做好事的習慣。如此做的話,你就可以打破心智先前的慣性,並且逐漸能控制心智。


satya的意思是:思想與行動彼此間沒有矛盾或做作,不管是對內或對外。


當我聆聽著這段教導,憶起Shri Mahayogi總是說:「真實已存於我們之內。」他說這不是透過知性上的了解,而是來自於直覺,我們必須知道所有生命的神聖性。我們應該做的是讓心智平靜下來,傾聽深藏於內在的聲音,單純地採取相應的行為。


不僅是satya,而是所有對外持戒和對內精進的德行中,都存在著真理。唯有在我們肯定和承認這點之後,才能正確地應用在體位法和冥想的練習中。它們彼此相互關聯,在對外持戒和對內精進的實踐中進步或退步,亦能相對應地影響冥想的狀態,這就是為什麼瑜伽的進展會體現在日常行動中。我們常常會忽略對外持戒和對內精進,但它們是非常重要的步驟,是實現偉大目標的基石。


我終於開始實踐對外持戒和對內精進,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,要按部就班地學習真理,將它牢記在心,並誠實地落實在日常生活中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